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2023年1月5日,因新冠疫情推遲的國家醫保談判開幕。跟往年慣例的3天談判期不同,或許是因為品種多,今年談判日期共4天。據經濟觀察網了解,首日談判集中在抗病毒藥物、呼吸藥物、神經疾病藥物等領域。
經濟觀察網在現場看到,阿斯利康、默沙東、恒瑞醫藥(600276.SH)、先聲藥業(02096.HK)、再鼎醫藥(09688.HK)、科倫藥業(002422.SZ)、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等企業或其下屬企業均出現在談判現場。
今年談判的重磅產品和受關注的產品頗多,包括全民關注的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100多萬元一針的天價CAR-T藥物、PD-1/L1產品、高值罕見病藥物等等。不過這些藥物今日均未進行談判。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今年的醫保談判專家共25人,分為5組談判。企業的談判代表多為3人。
理論上來說,每組談判時間是半小時,醫保方會引導企業首次報價在醫保局“信封價”的115%區間內,再繼續來回談判。但在實際操作中,針對一些重磅產品、獨家產品、罕見病藥品,談判時間往往會拉得很長。
“信封價”根據此前的藥物經濟學測算和醫?;痤A算測算得出,兩組測算專家分別給出一個建議的談判價格,國家醫保局在兩個數字之間決定一個價格,這個價格就是跟企業談判的“底價”。最終談成的價格不得高于該價格。
從具體的談判規則來看,今年有變化的是獨家藥品續約規則和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簡單來說,獨家品種續約仍有降價壓力,但是相對緩和;非獨家藥品談判則會很殘酷。
瞿依賢/攝
跟往年一樣,藥企因為簽了保密協議,不能透露談判結果和談判價格等信息,對于媒體的詢問,絕大多數藥企都諱莫如深。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此前國家醫保局已經組織了和企業一對一的溝通會,在江西南昌進行,更早的專家審評則在秦皇島進行。
根據醫保局此前發的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名單,今年通過形式審查的有343種藥品,包括目錄外新增品種西藥183個、中成藥15個;目錄內續約品種西藥111個、中成藥34個。
引入談判機制是國家醫保目錄調整最重大的變化之一。2018年以來,中國已連續4次開展醫保目錄準入談判,累計250種藥品通過談判新增進入目錄,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
其中,2019年參與談判的119種藥品中,有70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幅60.7%;2020年參與談判藥品為162種,119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幅50.64%;2021年參與談判的85種藥品,67種談判成功,降價幅度為61.7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