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2023年1月5日,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發布《2023年全球市場展望》。
報告預計2023年歐美或將陷入衰退,全球通脹有望放緩,且美聯儲可能在2023年的年中之際調整加息步調。相比于美國及歐洲的經濟衰退,報告認為中國將進入通貨再膨脹周期,并可能會在2023年下半年重振消費與服務活動,幫助抵消受衰退影響的歐美對商品需求減弱導致的出口放緩。
在當天與媒體的線上采訪中,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表示,今年中國面對的環境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在2021年到2022年之間,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來源于出口的推動。從過去一個季度來看,出口需求端有比較明顯的下滑,外需大幅的減弱在今年對中國的增長可能會是一個拖累。在穩增長的政策目標下,要抵消外需的不利影響,就需要透過內需去刺激。推動內需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增加投資,另外一個是增加消費即個人的消費。個人消費面臨比較大的挑戰,受疫情之后宏觀環境的影響,個人消費轉向趨于保守,不會看到很快速的所謂報復性消費。在防控政策調整過程當中,會看到機票酒店搜索量增加等數據,但它其實是一個比較偏短期的影響,不是全面快速的復蘇,消費情緒趨于保守,消費意愿整體的改善速度不會那么快。
“就政策層面上,在刺激消費方面有沒有一些更多的手段,比如去年看到在汽車行業有比較多的補貼,今年在不同商品類別里會有消費補貼等。包括政府發放的消費金,去刺激消費,肯定會比政府端通過財政或稅率去補貼企業,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政策的組合也會要求更復雜一些,我認為這是今年至少在短期來講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我們依然看好政策端會有更多發力,環境也更支持的非必須消費,今年還是有表現空間的。”王昕杰認為政策引導對消費的復蘇有很大影響。
1月4日召開的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要求,2023年人民銀行系統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多措并舉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
對于2022年出現的居民熱衷儲蓄,提前還房貸等現象,王昕杰表示,去年看到居民降杠桿的情況,這種類似的情形其實也在2021年左右的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有相似的出現過,居民為了避險,主動的去降低自己的杠桿、增加儲蓄,去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這種情緒在疫情影響下是很直觀的。
“今年來看,防控政策有相應的調整,儲蓄率再度提高的情況可能不會發生,有所緩解,但是會不會下降依然是個問題。”王昕杰認為,居民是否愿意再把錢拿出來消費或者投資?其實就涉及到相關的政策能不能更有針對性及時的出臺去改善。比如在防控剛放松的時期,有一部分人會出游,但不可能每個月天天都出去,報復性消費是很短期的行為,結束之后還是回到正常的消費上。如果居民重新回到比較保守的消費,今年內需的增長壓力就會比較大,所以需要一些相關政策去影響。如果個人消費者看到經濟已經恢復穩定,也沒有疫情的干擾,自然會拿出儲蓄的錢去正常的消費,比如購車、家電家具的更新等,如果再給一些優惠補貼、折扣,會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從目前防控政策放開之后來看,宏觀政策對企業的效用很直接,但是落到個人的影響會比較慢,政策消化和普及都會比較慢,需要更多一點時間去做改善,所以消費相關可能不會在2月或3月間顯現,而是逐步出現改善的情況。
此外,對于各類關鍵資產的投資,債券方面,由于發達國家預計將于2023年陷入衰退,渣打超配債券(包括政府及優質公司債)勝于股票。鑒于亞洲美元債的總體信貸質量高、區域經濟前景較強及中國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渣打在高于平時的債券配置中超配亞洲美元債。外匯方面,未來6-12個月,渣打看淡美元,并預計歐元和日元將成為美元走弱的主要受益者。商品貨幣(澳元、新西蘭元和加元)也可能輕微上升,但商品價格的阻力預計將抑制漲勢。渣打對黃金持中性觀點,并預計油價可能企穩。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黃金一直是一種優越的對沖工具。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梁大偉表示:“2023年,國際上的逆風或將相當強勁,歐美經濟衰退或難避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將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精準有力,以提振中國經濟復蘇,有望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在這種瞬息萬變的全球投資環境中,對資產類別偏好進行排序并展開穩健布局可能是關鍵。渣打將繼續結合全球布局和本地經驗,為中國投資者‘優中選優’,帶來多元化的、可持續的全球資產配置服務。”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