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應梅 廣西南寧的教師張夢,“陽康”兩個星期了,計劃2023年1月份到云南旅行,這將是她2020年以來首次出市旅行。2022年12月7日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政未發布前,出市需要報備并獲得批準,她三年未出過南寧市。
目前身在德國的紀實攝影師黃華三年未曾回國,“國際航班一般要9個小時、10個小時,路程較遠,那么長時間全程戴口罩會很不舒服。下飛機后要到酒店集中隔離,回家之后還得繼續隔離。隔離一般十幾天,長的甚至有一個月。”黃華不想折騰。此前他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朋友都在這邊,出入境政策調整后,黃華2023年會計劃回國,回蘇州看看父母,到北京見見朋友。他也有一些國內業務往來,需要做面對面交流。
在疫情管控較嚴格的背景下,此前旅游業受沖擊較大,有民宿一年里經歷過數次關店。黃華表示,歐洲也是在2022年二季度才全面解除管控,在那之前出行旅游也充滿不便。
隨著出行政策放開,以及“陽康”人數逐漸增加,旅游業恢復跡象明顯。以旅游大省海南為例,多家三亞酒店的工作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近期預定酒店的人數增長較快,每天基本滿房。
2022年12月27日,跨境政策調整后,攜程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出入境機票環比翻倍,以亞洲地區出境旅游為主;元旦跨省游占六成,跨省機票同比上年增長21%。去哪兒數據顯示,第一波“陽康”撐起了2023年元旦的旅游市場,2022年12月7日“新十條”發布后,去哪兒平臺上國內機票預訂量經歷了短暫下降后上升;自2022年12月19日以來,元旦期間出發的機票預訂量逐日增長,單日增幅達30%。
恢復
2022年12月29日,三亞多家豪華型度假酒店和經濟型酒店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近期預定酒店的人數增長較快,每天基本是滿房。
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天入駐人數一直在增長,每天接近滿房。三亞海棠灣JW萬豪度假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天幾乎滿房。這位員工表示,春節休假期間,剩的房間也不多了。大多游客是家庭出游,預定4至5天以上占大多數。
位于三亞的一位全季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放開后,入駐率提升較快,近幾天入駐的年輕人偏多一些。
一位三亞民宿工作人員表示,元旦剩的房間不多,每天基本都是滿房。2022年12月中旬,預定情況開始變好。
三亞灣海居鉑爾曼度假酒店,2022年12月初期酒店客房的出租率基本在40%以下,中旬過后在60%~80%,有時超80%。
截至2022年12月28日,美團平臺上,即將到來的元旦期間目的地為“三亞”的旅游訂單月環比增長超百倍,周環比增長484%;相比傳統大型旅行團,小規模、價格適中的品質小團則更受歡迎。
另外,除了三亞之外,大理、長白山等地區恢復情況也相對明顯。大理一家酒店工作人員表示,從元旦預定情況來看,入駐率在70%左右,恢復較明顯,后續可能還會增長。2022年國慶期間,入駐率在60%~70%。一名長白山民宿酒店店長告訴記者,元旦已經滿房,沒有空余房間。
小紅書向經濟觀察報提供的數據顯示,根據近兩個月的筆記發布情況對比,2022年12月以來旅游相關內容發布和消費需求大幅提升,“放開”“解封”“出境”“入境”相關關鍵詞發布量增長46.47%,消費量增長91.56%。用戶去南方過冬的趨勢明顯,目的地為西雙版納的搜索環比增長309%;三亞搜索環比增長139%;長白山搜索環比增長約66%;大理搜索環比增長40%;廈門搜索環比增長20%。
疫情之前,張夢每到寒暑假都會給自己安排旅行,一般5~7天,長的話10天。這次張夢計劃7天左右的自駕游,選擇了離廣西較近的云南。“走遠一些,新疆和東北也是好的選擇,不過自駕行程太長了。之前去過大理,云南的風景很吸引我,還想去其他地方看看。”
“我的職業相對來說是一成不變的,旅行對我個人來說,是增添生活樂趣的一個重要方式。”張夢說。
黃華曾在國內做過5年旅游達人,每個月幾乎都是在旅行的路上,游遍了中國內地的31個省市的大部分景點。移居國外后,他從事紀實攝影的同時,業余時間也會做導游工作。
黃華最難忘的一次旅行經歷,是2014年的北疆天山之行,“在準格爾盆地北緣沙漠戈壁的自駕中,看到落日寧靜無比,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你會覺得整個身心也融化在里面了。”
“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很多方面有大量的盲區,但旅行會非常有效的彌補這一不足。”黃華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非常重要的兩件事,“行萬里路”在當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重要,因為所看到的他國資訊是否屬實,大部分情況下需要親自“行萬里路”才能確認。
經歷過沖擊
上述三亞民宿2022年經歷過3次關店,4月份、8月份、10月份疫情反復。
上述大理酒店工作人員說,此前疫情管控期間,預定量比較少,除去節假日和周末,少的時候每天入駐只有三四間。而2021年平時入住率至少能達到50%,疫情之前幾乎是滿的。
上述位于三亞的全季酒店員工表示,整體來看,全年的入住情況,相比2021年則差一些,2022年4月疫情爆發后,近一個月沒人,后續斷斷續續受疫情影響。
“離開需要報備,原則上,無特殊情況一般不準離市。行政單位、事業單位、銀行這類的幾乎都是這樣。”這是2020年以來,張夢遇到的情況。
2020年和2021年黃華在希臘,2020年3月初希臘疫情爆發,一個家庭一天只能申請出門一次,場所限制在超市、藥店、銀行、加油站等必須場所。需要帶上出行條或政府出行平臺確認的出門短信,出發點和目的地都要寫清楚,見到警察會隨時查看。情況稍微緩和一些之后,到訪場所范圍就擴大了,但還是需要說明到訪目的地。
到2021年,開始接種疫苗之后,則不再需要出行條,只需要疫苗接種證書。到2022年二季度,歐洲出行限制解除,出行不再需要隨身攜帶疫苗接種證書或新冠康復證明了。
黃華表示,疫情三年,歐洲各國都在控與放之間做平衡,歐洲前兩年因為缺乏充足的疫苗所以防控的很嚴格,只要不打疫苗基本去哪里都不方便,旅游限制較大。2022年二季度,歐洲各國基本放開了邊境管控,出行旅行方便多了。“在德國甚至歐洲全境,目前旅游業已經基本恢復了,疫情因素對旅游的影響很小。”
無法出市的時間里,張夢只能選擇到周邊的郊區和景點游玩。“基本都在發掘周邊游,之前也流行過周邊露營,基本上都走過一輪之后有點膩了,還是想要去更遠一點的地方。”
除了出行不便利,此前疫情管控時期,張夢日常工作中多了一些繁瑣的工作步驟,進出校門測體溫、消毒,周末返校需要收集健康碼和行程碼,還要掌握學生和家長的去向,增加了一些工作量。
受多種因素影響
北京一家滑雪場工作人員則表示,近期人流量依然相對較少,現在每天人流不到一千人,滑雪場可容納五千人以上,2021年高峰期達五千人,2020年高峰三千人左右。距離完全恢復,依然需要時間。
黃華提到,歐洲出行限制解除之后,旅行人數下降了很多,主要原因是經濟不景氣,加上能源危機,影響了許多中產家庭消費。
黃華說,過去三年歐洲旅游業也受中國因素影響。之前在希臘業余時間做導游的時候他發現,疫情爆發以來幾乎沒有來自中國的游客。拿希臘這樣旅游業收入占比較大的國家舉例,本國人口只有1000萬人,而2019年入境游客可以達到3000萬,是本國人口的三倍。中國游客在希臘入境游客里只占1%,但是消費占了5%,在吃住行、購物、娛樂方面,中國游客顯得更加大方。
對跨境出游,張夢目前持觀望的態度,“我暫時不會出國,會觀察一年左右的時間,大家都很頻繁地可以正常的出入境時,再考慮出國旅游 。”
攜程數據顯示,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日本、泰國的機票訂單增幅在前,是跨境限制首開后的TOP5熱門出境目的地。路程較近的亞洲地區,依然是國內游客跨境出游后的首選。
黃華在德國一般規劃旅行是假期全家出游,個人出游減少,主要會考慮小孩對什么感興趣。“父母教育、學校教育相對有限,集中在知識的傳授。旅行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體會。感興趣的小孩會回想,不感興趣的很快就會忘掉。”
另外,黃華提及,俄烏戰爭也是一大影響因素,許多人不會選擇到東歐旅游,往北的也較少。2021年以來南歐旅游增長較為明顯,尤其是更加經濟的希臘表現亮眼。他表示,安全因素和消費能力,依然是未來影響旅游業的兩大因素。
德國在2022年暑假期間推出了一個價格9歐的全國通用月票,不管是德國人還是外國游客,只要買了這個通票月票,可以搭乘德國境內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該措施試行了七、八、九三個月,而柏林區域的普通月票價格都80多歐。“這個措施之后,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B)虧了很多,但是整個經濟一下就起來了。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鼓勵措施,也值得其他國家借鑒。”黃華對記者表示。
陽過之后,張夢對病毒保持平常心,“我很清楚整個過程會怎么樣,也做好了心理預期,真在旅行中遇到這種情況,就地休息也可以接受。”張夢表示:“放開后,各地對新冠病毒的接受能力也更強了,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是必要的,但不必過于驚慌。”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