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發起并主辦的“金融發展新時代· 2022年度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卓越金融企業盛典”于線上召開。長安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信托)榮膺2021-2022年度卓越金融企業“年度卓越社會責任獎”。
本屆盛典圍繞“金融發展新時代”的主題,聚焦宏觀經濟展望、匯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支持實體經濟、ESG推動雙碳目標等話題,來自金融機構及研究部門的專家帶來精彩分享。并在活動當天發布了“2022卓越金融企業”榜單,通過專業的機構數據、行業專家評審,從企業服務、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等多維度作為考評標準,評選出了在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理財等多個金融領域內,對行業推動和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機構、品牌。
長安信托多年來始終秉持“長安心、百年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教育科研、環保、醫療、文化、體育等公益慈善領域持續發力,積極落實《慈善法》,用金融引領公益,堅持把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實現公司戰略愿景的重要路徑和依托,凸顯了負責任金融機構的底色和擔當。
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區域發展
近年來,在信托行業持續推進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長安信托順應“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方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圍繞監管推行的各項要求,確立了服務實體經濟、回歸信托本源的業務轉型方向。在此過程中,長安信托貫徹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導向,充分利用信托制度的靈活性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助力經濟結構調整,主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多年以來,長安信托立足本土,為全國實體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西藏、云南、陜西、四川等省、直轄市開展業務,直接支持的實體經濟領域涵蓋信息傳輸、計算機技術、軟件、采掘、制造、水利、地質勘探等各行各業,為一大批優質項目的落地推進提供了支持。
尤其是陜西地區,作為西安本土金融機構,長安信托一直關注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動態,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結合信托行業特點積極與自貿區內政府機構、企業單位開展合作。2021-2022年3月,共成立7單投向自貿區信托計劃,規模達20億元。
自2021年底陜西爆發新冠疫情以后,長安信托快速響應,彰顯金融擔當。針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西安雁塔、長安、高新、碑林、蓮湖等區域,長安信托主動與當地政府聯系,承做抗疫專項貸款支持區域政府抗疫救災工作,對滿足發行條件的西安項目優先發行,對已批未上架的西安項目優先進行合同審查,以最快的速度推動項目落地,多措并舉保障金融服務。
此外,長安信托還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公司支持小微企業2021年存續44單,支持小微企業發展60個,存續規模達129.35億元。
聚力慈善信托展現責任擔當
在信托行業內外合力的推動下,慈善信托近年來以其特有的制度優勢和在資產管理上的專業性,成為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一個重要金融工具和新興力量,在慈善信托領域,長安信托一直處在行業前沿。
2021年以來,長安信托不斷發揮與拓展慈善信托靈活、精準、透明、高效的優勢,在公益/慈善方面持續發力,助力行業發展,已經設立的慈善信托目的覆蓋教育、扶貧、環保、醫療、科學、鄉村振興、文物保護、體育等多個領域,多單慈善信托結構均成為行業內示范。
在扶貧、鄉村振興領域,長安信托共設立了15單相關公益/慈善信托項目,存續信托規模近2500萬元(截至2022年12月),通過信托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金融機構以十倍至二十倍的貸款金額發放給農戶,有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撬動、擴大了資金惠及規模,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積極參與國家、銀保監會、陜西銀保監局重點定點扶貧支持地區,受益人數3萬余人,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信托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長安信托還發揮信托專業能力和優勢,在慈善信托產品的設計上實現諸多跨界創新,帶動了更多慈善資金和項目資源投入到文教體育、環保、醫療衛生等領域。
2021年,長安信托受托成立“長安慈——青春、健康、活力,助力14運體育公益慈善信托”,這是全國首單助力全運會舉辦的體育公益慈善信托項目,有力支持了14運會的成功舉辦。2022年,長安信托在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同西安城墻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設立了“長安之光·西安城墻保護與傳承慈善信托”,旨在深入挖掘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金融“活水”賦能文化遺產保護,通過慈善信托方式創新、探索并支持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具有里程碑意義。
到目前,長安信托慈善信托項目已惠及北京、陜西、甘肅、四川、深圳、江蘇、內蒙古、山東、河南、浙江等全國十多個地區,其中包括多個國家定點扶貧支持地區。截至2022年12月底,長安信托當年新設立慈善信托22單,累計設立50單慈善信托、3單公益信托,公益信托單數行業領先,慈善信托單數位列行業前列,存續規模近9000萬元。
著眼未來,長安信托亦將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走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信托制度優勢,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產業振興、生態改善、鄉村教育、鄉土文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區域和人群。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